(1)事故通風設置要求
1)可燃氣體、粉塵,設置防爆通風系統(tǒng)或誘導式事故排風系統(tǒng);
2)自然通風單層,密度小于空氣,可設事故送風;
3)事故排風量不小于12次/h;房間高度≤6m,按實際體積計算;房間高度>6m,
按6m體積計算;
4)吸風口,應設在散發(fā)量大或聚集多的地點,死角應采取導流措施;
5)《民規(guī)》6.3.9-2:事故通風系統(tǒng)電器開關,分別設在通風建筑物內外易操作地點;
《工規(guī)》6.4.7:事故通風的通風機應分別在室內及靠近外門的外墻上設置電氣開關。
(2)事故排風的排風口規(guī)定
1)不布置在人員停留或經常通行的地點;
2)排風口與進風口水平距離不小于20m,當不足20m時必須高出進風口6m;
3)含可燃氣體時,排風口距火花濺落點20m以外;
4)排風口不得朝向動力陰影區(qū)和正壓區(qū);
(3)平時通風和事故通風換氣次數(shù)的一些規(guī)定:詳見 “下冊2.12節(jié)——換氣次數(shù)及通風量”。
(4)關于常用的火災危險性等級舉例
自然通風設計原則
(1)自然通風設計原則
1)體力勞動強度分級;
2)自然進風為主布置在夏季主導風向側;有害氣體避免動力陰影區(qū);正壓區(qū)應避免設置避風天窗;
3)利用穿堂風時,迎面風與夏季主導風向成60~90°角,不應小于45°;
4)夏季自然通風室外進風口,下緣距地不大于1.2m;當高于2m時考慮進風效率;
5)嚴寒或寒冷地區(qū),冬季自然通風進風口,下緣距地不宜小于4m,如低于4m應采取防止冷風吹向工作點的有效措施;
6)廚房衛(wèi)生間宜自然通風,否則采用機械通風;
7)工業(yè)建筑自然通風,應根據(jù)熱壓作用進行計算;
8)夏季自然通風采用流量系數(shù)大、易操作和維修的進排風口或窗扇;
9)屋頂宜采取隔熱措施:《工規(guī)》6.1.6;避風天窗設置:《工規(guī)》6.2.8、6.2.9;
10)天窗排風的工業(yè)建筑,應便于開關和清掃;
11)工藝要求進風需過濾凈化處理、或進風引起霧或凝結水時,不得采用自然進風。
(2)WBGT指數(shù)(濕球黑球溫度)的選擇:《教材(第三版2018)》P177表2.3-1及小注。
(3)接觸時間率:勞動者在一個工作日內實際接觸高溫作業(yè)的累計時間與8h的比率。